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天下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面对“天灾”,我们准备好了吗
刘毅

  我国每年受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气象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近日,有关专家特地分析了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比较薄弱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有关部门今后将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气象灾害造成多人伤亡
  学校竟无防雷设备
  今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学生被雷电击中,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44名小学生受伤。据调查,由于学校教室没有防雷设备,老师和学生也缺乏有关知识,加之自然因素影响,导致了这起严重的伤亡事件。
  据气象部门初步统计,截至今年8月27日,雷击灾害死亡人数已达536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85人;全国因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共造成1824人死亡。“研究表明,除灾害特别严重等客观原因以外,广大群众特别是偏远农村的广大农民缺少防灾避灾知识是造成严重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灾害风险分布和发生规律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强台风将更加活跃,暴雨洪涝灾害增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增多。“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的情况下,公众减灾意识薄弱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的‘短板’之一,亟待强化。”

  地广人多交通不便
  多人不知防灾减灾
  我国公众防范气象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意识为何比较薄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分析认为,我国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人没有接受过防灾减灾的学校教育。
  在社区宣传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还未完善,很多城市居民对气象灾害的了解不深。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而且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信落后、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大部分农民对气象灾害的防范知识掌握不够。另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结合我国气象灾害特点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技巧还不够。
  
  灾害多发区更应警惕
  “杞人忧天”并不为过
  今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向各省下发了42万套中小学防雷宣传光盘,15种气象灾害宣传活页98万份等;开展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社会公众了解预警信号的含义和防御指南;利用中国气象频道,制作播放各类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短片。
  相关部门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最近,中国气象局与中国科协联合启动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双方将探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采取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
  中国气象局将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编制灾害防御案例教材,把气象灾害预防的知识普及到学校中去。根据《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将开展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程,在全国建立100个减灾宣传教育基地。
  “政府部门的目标是让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但大家不应该仅仅等着有关部门把防灾减灾知识‘送’来,而是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甚至‘杞人忧天’,主动去学习掌握一些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技能。”王邦中说,“雷电、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公众,更应该提高警惕。”
  王邦中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决定生死。面对频发的‘天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